logo
要闻云南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首页 > 要闻云南 > 正文
[全民族抗战·云南记忆 回访篇]缅北战场输赢间
      发布时间:2015-08-15 10:37:14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到:

刘建华翻拍 《悲歌野人山》 油画 张桂柏 美编 郭金龙 制图

 

同古,又称“东瓜”,缅甸中部古城,曾是东吁王朝首都,也是中国远征军入缅抗日首战地。每年华人华侨从世界各地汇集于此,只为瞻仰那座矗立城中的“中国远征军纪念碑”,重温那段不容忘却的烽火岁月,聆听那首叩开日本军国主义灭亡之门的不朽战歌。

溃败!完胜!判若两伍

枪,在我们肩上;血,在我们胸膛;杀回缅甸去;报我民族大仇!

……

1943年10月,印缅边境战歌震天,全副美式装备的数万精兵持枪鹄立,怒目向东。随着一声令下,中国驻印军——这支在印度蓝姆伽重组、装备、整训的浴血之师,如猛虎出山,从印度雷多翻越边境,打响了缅北对日大反攻的雪耻之战。

是的,雪耻!两年前,中国驻印军的前身——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血战3月有余,掩护了盟友英缅军撤离——创造了同古保卫战、仁安羌大捷、收复棠吉等一个又一个胜绩。但敌我友大博弈之错综复杂,远征军独木难支,终是难挽危局,全面溃退了!而且退无路,溃无门,那真是史上的一次大溃败,十万将士远征难,六万英魂异乡枯!乃国家奇耻,岂能不雪?军人大辱,岂能不洗?而此时盘踞缅北的日寇第18师团,正是罪凶,它的前身是1932年“一·二八”淞沪之役中以烧杀掳掠臭名远播的久留米师团,1937年再登杭州湾,参加南京大屠杀,占我广州、陷我南宁。从南洋侵缅后,占棠吉、袭腊戍,毁我生死攸关的滇缅公路,血腥步伐一度踏上怒江惠通桥头……

数不清的累累血债!还有什么力量能熄灭浸满国仇家恨的正义之火,能阻挡卧薪尝胆后的反攻雪耻:看哪,胡康河谷上空轰炸机来回盘旋,弹如雨下;几百辆坦克和装甲战车雷霆万钧,压向敌阵;万千官兵穿过烈焰,冲锋陷阵……

田中新一,这个挑起卢沟桥事变的日军联队长,此时已是第18师团师团长。他怎么也想不到,两年前惨败溃逃、已然“销号”的中国远征军,竟能卷土重来,成为他们的掘墓人。“中国军队的战斗力已达到不可与昔日相比的精强程度”,叹息之余仓皇逃逸。他那支所谓“丛林作战之王”的第18师团随之灰飞烟灭。纵观18师团灭亡之路,与日本军国主义如出一辙,无非是战争-膨胀-发动更大战争-再膨胀-再次发动战争,直至灭亡的恶性循环。古今中外,何曾有军队好战而胜?何曾有民族因战而兴?何曾有文明嗜战而久?有道是“人必自绝,然后天绝之”。

一路摧枯拉朽、所向披靡的中国驻印军,先后攻克孟拱、密支那、八莫等大小城镇50余座,收复缅北日占区13万平方公里。与第二批中国远征军滇西大反攻呼应连动,全歼日军第18、56师团,重创第2、33、49、53师团。将鬼子干净彻底地赶出了缅北和滇西大地,粉碎了日寇疯狂“南进”、向西扩张,与德意法西斯会师中东、瓜分世界的图谋。从此,中国抗日战场开始了全面反攻,最终光复我中华。

“不靠谱”的盟友

卢沟桥事变后,中国全面抗战得到世界正义力量广泛支援。但远东殖民地最多的英国,却大力推行绥靖政策,苟合日寇,竟将我抗战大动脉——滇缅公路关闭整整3个月!然而,妥协换不来和平,退让得不到尊重,姑息纵容只能换来变本加厉:日寇不断“南进”,入侵南洋,进攻印度、直逼缅甸——英国的殖民地。走投无路的英帝国这才想起请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可气呀!当我十万大军集结滇西,居心叵测的英帝国却突然担心会失去什么,千方百计阻挠远征军及时入缅布防。直至仰光失守,方将远征军捏捏放放、零零碎碎分批放入缅甸。不止如此,信誓旦旦承诺运输保障的他们,还蓄意阻滞远征军重型武器装备运往前线。

用兵之害,犹豫狐疑。英军的小人心态使中国远征军入缅过晚,坐失战机:往往部队刚进某地,情况未清,立足未稳,部署未成,日军便打上门来。奉命赴腊戍布防的29师,入缅时竟被分成10多批,抵达时,腊戍已被日军占领。

哭笑不得的是,1942年4月,英缅军第1师主力及第7装甲旅7000多人,在仁安羌被日军一个加强联队包围。拥有大量坦克、大炮和汽车的英缅军竟不知所措,不敢突围,急乞远征军解危。我新38师113团长途奔袭,激战数日,最终以800多人的兵力,击败数倍的敌人,救出十倍的友军,并主动交还夺回的辎重。远征军处危不弃,获取不匿,真叫无私无畏,这才是应有的国际主义精神!

痛惜呀,脱险后的英军如惊弓之鸟,马不停蹄逃往印度,将来之不易的战果拱手奉送:日军再次进占仁安羌。为让远征军掩其撤退,英方竟还谎报军情,称在乔克柏当发现日军大部队。我远征军第200师急往迎敌,抵达时只见撤退的英军,哪有日寇的身影——又上了一次英国人的当!200师急转回防,往返500多公里,徒劳3天,就在这极为宝贵的3天里,日军抢先一步占了棠吉,200师付出惨痛代价才予收复。

更有甚者,在新38师驰援途中,英缅军总司令亚历山大竟命令第1军军团长斯利姆立即开辟一条跨过亲敦江向西北撤退的路线,并叮嘱他务必对中国军队保密:“千万不能让他们抓住把柄,指责英国军队逃往印度”。这个盟友只顾赖我掩救,却一再背信弃义,使远征军一次次胜利,一次次付诸东流。他们居然灰溜溜逃跑了,留下我远征军独面残局,孤对强寇,侧翼被抄了,后方被端了,退路被截了……一名逾百岁的远征军老兵,一抹如烟往事,如是慨叹:“自私的盟友,不靠谱呀!”

责任编辑:杨春萍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