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首页 > 州市 > 正文
民办高校的“丽江模式”
      发布时间:2015-07-01 10:21:08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到:

文化为灵魂,艺术与市场对接

在艺术系教学实践中心门口,一块写着“中国丽江摩梭人手工编织工艺传承研究中心”的牌子吸引了记者的目光。艺术系副主任段剑源说:“艺术系坚持以民族文化为灵魂,深深植根丽江民族文化沃土,促进艺术类教学走出殿堂,走向市场。”

艺术系教学实践中心于2011年建成,建筑面积5100平方米,除了13个实训室外,还有一个艺术与设计作品展厅,展厅前的展板上写着“民族风手绘设计作品展”,所展出的800多幅作品全部来自学生创作,像这样的展览每学期都会举办一次。

走进雕塑工艺实训室,只见拉胚机、雕塑转盘、电陶炉等工具有序地摆放在墙边,产品设计专业的同学们正专心致志地做着浮雕。见有来人,产品设计班的班长李志林搓着手上的泥土走了过来说:“我现在做的是白族蝴蝶妈妈纹样浮雕,大部分是改编创作。”

“民族编织、绘画、雕塑等传统知识、工艺教育是艺术系学生的必修课。”段剑源说,为更好地把丽江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艺术系专门聘请丽江、大理、鹤庆、剑川等地的非遗传承人、民间工艺大师、民间文化研究人员给学生上课。

“从进入学校开始,我们创作的产品就已经走向市场了,前不久,我们制作的纳西族元素抱枕就被古城的一家客栈全部买走。”艺术设计班的大二学生刘小平说,在丽江古城内,从一个吊坠到一件民族服饰,从客栈墙上的浮雕到酒吧桌子上的摆设,师兄师姐们创作的这些产品深受游客和当地客商的青睐。

就业为目标,理论与技能并重

“学院的就业率,在全国同类高校中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学生处副处长王鑫说,建校至今,学院的就业率一直保持较高的水平,而且还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实现了自主创业。

一个独立学院,能稳定保持较高的就业率,除了一贯秉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外,还得益于学生就业工作实行院长负责制,每年都要与各系部签署就业目标责任状,第二年根据结果进行表彰批评。在院长带动下,学院把就业工作纳入教学口,全院上下高度重视,形成全员、全面、全程“三全”抓就业的局面。

“从进入大学的第一天起,学生就开始接受就业理念、工作技能的培训。课堂上、主题班会上老师经常讲解,院团委和89名辅导员,隔三差五组织就业讲座,鼓励学生向就业典型学习,在全院形成争先就业、创业的良好氛围。”王鑫说。

2013年,学院还成立了大学生职业资格考试培训服务中心,开展各种从业培训和考试工作,如茶艺师、人力资源管理师等,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和创业能力,努力实现毕业与就业的“零过渡”。当年参训的200人全部通过各种资格考试。2014年,又有800名学生从这里培训合格取得资格证书。

建校至今,学院“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定位从未变更过,培养了丽江近一半的旅游业相关人才。在日前出炉的丽江10名最美导游中,学院毕业的学生就占了两名。在丽江的装饰设计领域,有四分之一的设计师毕业于云大旅游文化学院。

责任编辑:苏宇潇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