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四】学
考察学习,学什么
4月18日,省委书记李纪恒、省长陈豪分别率领前来参会的各州市、县区和省级部门及相关企业负责人,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实地考察了告庄西双景、万达主题乐园、澜沧江旅游开发、勐罕镇傣族园等项目。
李纪恒说,这次会议之所以选择在西双版纳召开,是因为近年来该州一直致力于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将整个州作为一个大的景区进行打造,加快旅游服务、旅游交通和旅游产品体系建设,推动旅游产业空间从要素经济布局向全域化布局发展转换,加快旅游业转型升级。希望各地各部门相互学习借鉴、取长补短,推动我省旅游发展取得更大成效。
考察学习,学什么呢?
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各企业、各项目做法各具特色。
万达西双版纳国际度假区——大品牌,小细节。今年春节黄金周,西双版纳旅游接待呈现爆发式增长,其中万达国际度假区最为火爆。万达西双版纳国际度假区总经理王立军介绍,度假区自去年9月26日开业以来,游客一直呈快速增长态式,度假区酒店几乎都是满的,周末及节假日更是一房难求。截至4月18日,万达主题乐园接待游客已突破120万人次,其中团队游客占比为30.37%。
景洪城投——打造澜沧江两岸的水城休闲胜景。走进景洪城中心区域,便能感受到一个核心区规划面积约3580亩,分为东、中、西三条水系,波光粼粼的“东方水城”。这个被列为省政府“三个一百”的重点建设项目,由云南省城投集团下属的景洪城市建设投资公司投入32.8亿元巨资打造。通过对景洪城天然形成的3条水系治理,塑造水景景观、建筑景观、植物景观、文化景观四大景观体系,围绕水系改造,将水系两岸的景观、道路建设成具有民族特色的街区,打造全新的景洪城市形象。
4月10日,云南省城投集团又与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签订投资500亿元的框架协议,由云南省城投集团和下属子公司景洪城投公司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全力投资打造西双版纳旅游转型升级的精品旅游城市休闲娱乐项目。
傣族园坐拥龙得湖,背靠澜沧江,五寨历史悠久,有着得天独厚的水生态环境和民族文化底蕴。为了把傣族园提升为国家AAAAA级景区,景洪城投强势投入3.5亿元资金。目前,傣族园景区提升改造正在有序推进。通过对园区北大门改造、旅游民族风情一条街、5个自然村寨景观改造、泼水节印象主题活动场地建设、游览道建设、杨丽萍孔雀剧场建设、异化建筑拆除等,要形成千人的泼水狂欢队伍、千人的龙舟赛队伍、千人的高升演艺队伍、千人的赶摆及民族工艺品销售步行街,使得傣民族的文化、符号、元素、氛围越来越浓厚,培育西双版纳旅游支柱产业、打造世界级的“泼水”文化旅游景区,构建世界一流的旅游目的地。
告庄西双景——异域风情醉游人。走进澜沧江畔的告庄西双景,犹如进入了一个古朴典雅、东南亚风情浓郁的傣家村寨群落,掩映在绿树百花中的栋栋傣家风格小楼错落有致,三五成群和成双成对的中外游客,或徜徉于楼亭间的小径上,或坐在茶室品茶、在风味店里品尝小吃,悠然自乐,轻松惬意。
【关键字五】先
全国先行区,做什么
吴文学代表国家旅游局表示,云南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先行区和试验区。他说:“我们希望和期待云南旅游的发展为新常态下全国旅游业的改革和发展创造出新模式、好经验。”
根据国家旅游局的要求,云南要在全域旅游上做全国的先行区。当前,中国旅游业发展已处于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的新时期,需要若干有条件的省、市、县先试先行。云南通过多年探索实施旅游五大融合发展战略,在这方面有基础、有条件,建议以丽江市、大理市等5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继续探索发展模式,构建相适应的体制机制、法规政策体系,先行一步,为全国全域旅游的发展积累经验、创造模式。
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上做全国的先行区。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是云南旅游强省建设的关键所在,建议云南在实施“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重大决策的基础上,在转发展方式、转发展理念、转发展模式、转发展机制上下功夫,进一步加快产业集群化、业态多元化、发展国际化、服务信息化进程,推动旅游业提质增效、集约化发展。
在旅游市场秩序综合治理上做全国的先行区。近几年来,云南旅游市场秩序出现了一些问题。乱象体现在需求侧和消费侧,根源却在供给侧和生产侧。因此,必须标本兼治、重在治本。近年来,通过修订旅游条例、探索建立旅游警察队伍和工商监管机构、深入推动导游管理体制改革等举措,云南很多工作走在了前列。希望云南把市场秩序治理和产业转型升级紧密结合,在旅游市场整治新办法新措施上多做探索、多做实践。
在旅游对外开放上做全国的先行区。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提出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新定位,为云南旅游对外开放指明了新方向。建议云南按照“互联互通,旅游先通”思路,着眼于培育世界级旅游产品和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品牌的目标,瞄准世界旅游市场的新需求,增强云南区域旅游品牌的吸引力,全面提升云南旅游产业的国际化程度和对外开放水平。
在旅游扶贫和乡村旅游上做全国的先行区。云南开展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基础好、市场广、前景大。建议云南按照以旅促农、以旅助农、以旅富农的要求,因地制宜,精准扶贫,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打造一批具有云南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在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工作上走在前、带好头。
(记者 储东华 朱海 戴振华 瞿姝宁 陈晓波/文)(周灿 赵汝碧/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