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首页 > 云视觉 > 正文
云南省少年宫的喜和忧
      发布时间:2013-12-27 10:02:31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到:

快乐成长

乡村学校少年宫自2011年启动实施以来,中央及省级财政累计投入经费1亿余元,全省建成394所乡村学校少年宫,惠及20余万名农村学子。这项被称之为“雪中送炭”的惠民工程运行2年多来让人喜忧参半。喜的是农村孩子也有了兴趣班,吹拉弹唱给他们的生活带去了欢乐;忧的是师资缺乏,有的地方少年宫只是孩子们放学后自娱自乐的场所。

成长 农村娃在少年宫里快乐生活

12月5日,泸西县永宁乡明德小学的美术室里,五年级一班的学生陆静坐在画架前,正聚精会神听着老师讲课。

寡言、羞涩,是陆静最初给很多老师的印象。一年多前,陆静来到明德小学,这所寄宿制学校里汇集了阿朝、阿峨、法衣等周边数十个村寨的孩子。“来乡里上学前,很多孩子都没有走出过大山,更别说像城里孩子一样有丰富的课余活动”,校长尹文龙感叹道,“闭塞、单调的生活环境,使大多数山里孩子显得内向,甚至自卑。”

2011年,乡村少年宫项目走进明德小学,依托原有的教室、老师,利用新购置的器材,开设了美术、音乐、经典诵读、舞蹈等16个项目,向全校学生免费开放。陆静如愿报名参加了绘画班,每周二、周四下午,她总是准时出现在美术教室,甚至寒暑假也不例外。

“她在绘画中找到了乐趣,整个人也变得自信起来。”陆静的变化,让老师们感到很欣喜。这几天她正抓紧练习,准备在学校举办的“创意智能竞赛”中一展身手。

谈到少年宫带给孩子们的改变,个旧市老厂镇中心小学语文老师付灵芝深有感触。这所学校近94%的学生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人生地不熟,加上父母打工忙碌无暇顾及,孩子们很容易产生边缘感。”付灵芝对此深感担忧。

少年宫成立以后,付灵芝申请开设了小剧社项目。搭配着服装、道具,她鼓励孩子们运用想象力,以歌舞、朗诵等各种方式表演课本剧。“起初孩子们见到我都低着头,只敢跟我说老师好。现在他们开朗多了,也更有安全感,还会跟我交流谈心。”

在红河县甲寅乡中学,乡村少年宫已成为当地留守儿童的“快乐大本营”。据甲寅中学副校长杨建荣介绍,由于父母在外打工,全校近百分之六七十的孩子常年与老人为伴。孩子们放了学就是看电视,老人也无法给予孩子学习、兴趣爱好上的辅导。

去年9月,甲寅中学建起了乡村少年宫,开设了舞蹈、阅读、科普等16个项目20多个兴趣班,孩子们课余时间有了好去处。“棕叶编织和三弦、四弦演奏都很受欢迎”,杨建容说,“这些项目不仅能够传承我们本土、本族的文化,更能增强孩子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

责任编辑:李享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