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首页 > 观点 > 正文
重新发现我们的乡土
      发布时间:2014-02-20 09:32:19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到:


美编 刘一飞 画

背景

春节过后,《北上广打拼的游子,为何远离亲人,仍义无反顾?》的帖子火爆网络,引发了社会舆论对于“北上广是去是留”以及“如何守护淳朴乡土”等话题的探讨。

话题

乡土从来没有远离我们,它是乡土中国向现代中国转型的变革主角,是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实现载体,它的建设与发展与我们每个人有关。重新发现乡土的价值,会让我们更加明晰自己的发展方向。

寻到回家的路

谢建东

割舍不下的乡愁与不可放弃的梦想,是一对矛盾。这对矛盾在漂泊异乡的游子身上体现最深刻。

春节之后,千千万万返乡的人们又踏上重回大城市的路。这些漂泊异乡的游子,每年至少一次的折返跑,折射出的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时代特征。

有人说,许多人之所以“死磕”北上广,是因为对梦想和公平的渴望。像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由于政策、资金、资源等的倾斜,拥有优越的教育、医疗、资讯等条件,吸引了许多人才纷纷加入,城市的开放氛围也容易形成重能力、重公平的规则。而二三线城市,因为熟人社会的影响依旧很重,讲究关系的处世哲学没有受到外力的突破,在许多事情上讲通融、讲和谐、论资排辈、人情面子容易占上风。所以才有一些回到二三线城市的人,因为不习惯而又逃回北上广。

理论上,越是小的城市,越需要引进人才加快发展。但事实上,二三线城市和小城镇由于发展空间、生活品质、就业环境很难吸纳人才。人才的培养当然需要走出去交流切磋,但如果他们想回来了,本地本乡是否可以为他们提供足够的平台和发展空间?

人才是个较为宽泛的概念。金字塔顶端的很吃香,是各个地方竞相追逐的对象。但没有塔基和塔身的支持,估计塔尖上的人才也很难留得住。所以,建设乡土更应该在引进高端人才的同时,着力于培育基础人才、本土人才,培育爱才、引才、用才的大环境。让本土的、外地的各类人才都有用武之地和较大发展空间,这才是吸引人才的长远之策,也是化解“乡愁”矛盾的关键。

不久前,我省出台了《关于创新体制机制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在出台优惠政策大力引进外来高端人才的同时,也为本土人才孵化提供了优良的政策土壤,明确不唯学历、不唯资历、不唯权威、不唯身份,不拘一格选人才。希望通过《意见》的实施能够营造出更有活力的发展环境,吸引更多人才来云南工作,也让许多怀着乡愁情怀的云南游子寻到回家的路。

责任编辑:唐莉娜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