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正错位观念
刘薇薇
相信多措并举、多力齐发,才能不断纠正人们固化的错位观念,为“技术型”人才铺就成才之路,开启闪亮人生
高考又迎来史上较为重要的一次改革,让人不禁有所期待。虽然,这轮改革要到三年后才会施行,可一些误读的声音却不时传来:“技术型什么时候都可以学,不一定非要到大学里学。”“要是单单学技术,还要读这么多年书干嘛?”笔者周围的一些家长抱有“技能型高考要简单些,学术性高考才真正考验人的真才实学”的观念,依然让孩子奔着学术型高考而去。
事实上,此种想法存在中国社会不是一天两天了,在很多人固化的观念里,当“技术”和“学术”放在同一天平衡量,“技术”在人心中的地位往往被有所矮化。这一点在职业选择上尤为明显,在我国,蓝领技术工人的地位,远远比不上公司老板、公务员、白领、医生等职业那样受到社会追捧,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我国才出现了人才结构性失衡:一边是高级技术工人万金难求,人才匮乏;而另一边,找不到工作的大学毕业生比比皆是。
记得曾参加过一个国内知名的设计论坛,一名发言者的一句话让笔者至今印象深刻。他说,在国外参加各种高规格的论坛,坐在前排的永远都是来自各个领域优秀的工程师、设计师、手工匠人或是技师,而只有在中国,坐在前排的,永远是领导。这或许只是一句调侃,但话语中的“排位”问题,反映出我国人才导向存在的症结。而今,当改革的触角伸向了人力资源结构性调整的源头,从职业入口处对人才进行适度归类与分流,这本是利好之举,可若是人们心头那些偏向、错位的成才观念不磨正,改革的前路或许还会存有较大的阻碍。
改革最难抗衡的是固化的社会观念,但改革前路也正是为了消融这些固化的存在。这轮改革正是从高考这个“关口”开始,希望通过社会新风的倡导、人才环境的调整与营造,不断提升职业技术人员的社会地位与待遇;同样,大学职业教育层面,是否也能从教学的理念、培养的方式、研究的方法等方面进行相应的调整、完善与升级,让大学成为名符其实“工程师的摇篮”、“高级技师的家园”……相信多措并举、多力齐发,才能不断纠正人们固化的错位观念,为“技术型”人才铺就成才之路,开启闪亮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