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规模达699万的2013年“最难就业季”似乎还没过去,2014年校园招聘的大幕已经拉开,因为毕业生总人数预计达727万,许多人将2014毕业季称为“更难就业季”——
一场高校毕业生招聘会上,众多围观的大学生为把简历投给哪家企业而多有纠结,稍早的另一场高职高专毕业生招聘会,却有学生为去哪一家企业而纠结。
同样的纠结,有着不同的意味。相比本科院校不甚乐观的就业形势,高职高专“风景这边独好”,延续着往年的好势头;还有学校采取校企联合帮扶学生就业等办法也颇见成效,这也许能为学校和面临就业的大学生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
风向1
高校应届毕业生:慎重还是挑剔?
大部分学生的求职先后顺序是:公务员、事业单位、大型国企、最后才会选择民营企业。
2014校园招聘已经开始了。
2013年12月4日,由昆明兴博雅人力资源咨询公司与多所高校组织的企业招聘火热举行,千余家企业走进滇池学院、云师大商学院、云师大文理学院。在云南师大商学院广场,有近400家企业,前来咨询的学生络绎不绝,围观的人也不少,但是学生投递简历都很慎重。
“今天很多求职的同学就像当年的自己,面对众多的用人单位,却找不到一个适合的工作。”林先生是华夏保险公司的招聘人员,两年前毕业的他也曾有过同样艰难的求职经历,“当时面对着众多的招聘企业,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后来到保险公司实习,从客服经理开始做起,工作很辛苦,但很有成就感。”
而亲身经历却让林先生对当前一些大学生的就业态度有些疑惑,他告诉记者:“前几天在一个招聘会上,有个研究生来咨询工作,当他了解到做保险的收入高时,就想加入我们的团队。可是,当他知道保险的收入要与业绩挂钩,工作很辛苦,就打退堂鼓了。”
林先生口中的这位研究生也许已经注意到,几天之后,就在2013年12月6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上透露,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727万,这意味着,继今年高校毕业生达699万,获称“史上最难就业季”后,高校毕业生数量再创历史新高,许多人称之为“更难就业季”。
这让招聘会场众多毕业生投递简历时的“慎重”显得不同寻常,在一些人士看来,“慎重”的背后多少有些“挑剔”的意味。
招聘会组办方昆明兴博雅人力资源咨询公司副总经理邓先生分析,如今大部分学生的求职先后顺序是:公务员、事业单位、大型国企、最后才会选择民营企业,并且很在意办工环境、岗位薪酬和发展前景与空间、社会保障。
在招聘现场的昆船集团人事部负责人说:“昆船是云南有名的大型国企,从去年开始,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很多求职者都想找一个相对稳定的职业,都奔着国企来,所以我们不愁招不到人。”
有些学生选择职业时的要求也让人颇为不解。昆明兴博雅人力资源咨询公司的就业指导老师刘先生告诉记者:“有个学生在我们就业指导老师的帮助下找到一个达到他要求的企业,企业老总和人事部经理亲自驾车来学校门外接他。在学校的大门前,人事经理向这个同学介绍了企业的老总后,这个同学拒绝了这家企业,转身返回了学校。原来,他觉得老板的形象气质与他的想象差距太大了。还有个女同学,找到了个单位,上了一天班,嫌上班地点远就不愿意再去了,她要求的工作地点不能超出学校半径500米。而更多的人却是一山看着一山高,总认为后面还会有更好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