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首页 > 要闻云南 > 正文
【聚焦云南扶贫开发】决战贫困看会泽
      发布时间:2015-06-27 10:16:28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到:

双轮驱动

发展城镇带动农村

车驶入待补镇交通主干道,一个崭新的“别墅小区”便跃入眼帘。这里是待补镇易地扶贫安置点“金水湾”。

说起幸福生活的标准,许多农村群众会用一句简洁朴实的话表达:“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金水湾的村民也不例外。过去,他们远离集镇,生活不便,发展更难以谋划。待补镇深入调研,充分尊重村民进镇安置的意愿,将占地65.34亩的易地扶贫安置区选址在集镇,建设金水湾小区。为解决资金问题,待补镇采取政府补助一点、社会捐助一点、群众自筹一点、投工节约一点、银行借贷一点“五个一点”的方式,筹集建设资金4894万元。同时,对房屋按期建成验收的贫困农户,实行扶贫安居房补助1万元,消除农村危房补助1万元,镇政府奖励1万元的“3个1万元”补助政策。

舒万国还记得,住进新家的当晚,他和老伴整整一夜未眠。近200平方米的新房和自己从前的居所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跳出扶贫看扶贫,创新思路抓扶贫。从2010年开始,待补镇在“整乡推进”扶贫的基础上,实施城镇化和扶贫开发“双轮驱动”。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让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农村居民向城镇“三集中”。集镇水、电、路、绿化、环卫设施等公共设施建设日益完善,小学教育、幼儿教育、供水供电、养老、文化休闲、看病就医、餐饮娱乐、出行购物等服务渐成气候。目前,全镇共有716户3217人进镇安置,其中314户1413人进镇进行政策性安置和重大工程建设安置,402户1804人进镇购买了商品房。

安居,仅仅是脱贫的第一步。为让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待补镇还积极引导农民就近打工或创业。

一方面,依托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引导安置户到集镇周边的产业基地打工;另一方面,随着农贸市场和特色餐饮区的兴起,集镇涌现出485家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可吸纳1500人就业。

通过五年的扶贫开发,待补镇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9年的2296元增加到2014年的7539元,4年减贫近3万人。今年,待补镇获得了全国文明村镇的称号,一个产城融合、设施配套、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特色旅游小镇初露芳容,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梦想照进了现实。

启示

农民进镇安置的路子是两代人的扶贫一代人解决,两代人的梦想一代人实现的好路子。待补镇的实践表明,只有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只有发展城镇才能带动农村,只有发展产业特别是工业和第三产业才能反哺农业,支撑农民脱贫致富。

责任编辑:唐莉娜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